杨直接把啤酒打开,递了一个给秦砚,说道:
“南方的夏天实在太潮热了,还是喝点啤酒比较凉爽。”
两个人举起啤酒,畅饮一大口。谢北杨感叹道:
“时间过得真是太快,还是以前在学校门口撸串、喝啤酒最快乐。”
三杯两盏啤酒下肚,再加上谢北杨带来的下酒菜,两个人的理智与矜持都被酒精赶跑。
秦砚笑着说道:“对啊。我们俩好久都没有回学校去吃烤串了,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吧。”
谢北杨点了点头,突然靠在秦砚耳边说道:
“我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秘密吧。其实当时你给服务员说让他把啤酒换成可乐的时候,我就在想,这个人真是别扭,明明就喜欢喝啤酒,为了保持形象,偏偏要喝可乐,这不是为难自己吗?”
想起当年的趣事,哪怕是脸皮宛若城墙的秦砚,也有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:
“都是过去的事了,我们别提了,好吗?”
别看秦砚是一个成功人士,是一个大导演,但在生活之中,他还是有很多自己的陋习,世界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。
当初他和谢北杨刚开始同居的时候也很紧张,会不会因为两个人生活的太亲密,看到彼此身上的一些缺陷,而让逐渐疏远彼此。
可是到了后来秦砚发现那些小小的缺点,只会让对方在自己的眼中变得更加的鲜活与立体。
谢北杨又端起易拉罐闷了一口:
“其实有一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。”
“无论真实的你是什么样的,我都很喜欢。”
秦砚心里一颤一颤的,谢北杨这样直白的感情表达也不是第一次了.
他们两个对待感情都很坦诚,尤其是在关系确定后,时不时就会说几句甜言蜜语。
也许是最近拍电影太辛苦,也有可能是酒精在起哄,秦砚觉得这句话格外的动听,让他心潮澎湃。
“同样无论最后你把《生于淤泥》拍成什么样子,我都会觉得很好。”
谢北杨早就看出秦砚在纠结些什么。
虽然秦砚一直拍商业电影,在外人眼中不断捞钱,是一个只会迎合市场的导演。
但谢北杨一直能够感觉到秦砚对于艺术片的偏爱,知道秦砚一直想要创作属于自己的电影。
不迎合市场,大胆的创新,自己最关心的主题,各种摄影技术的尝试……秦砚在艺术上是一个特别前卫的人。
现实却是秦砚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市场更加喜欢他的电影,如何让华语电影工业一步步成型。
他根本没有时间停留下来,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谢北杨看的出来,秦砚对于《生于淤泥》是发自心底的喜欢。
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让秦砚拍摄自己喜欢的电影,谢北杨肯定会毫不犹豫支持秦砚。
“可如果按照我喜欢的风格来拍摄,最后的《生于淤泥》市场可能不怎么喜欢。”
这就是秦砚一直在纠结的事情,这样一来和他们拍摄《生于淤泥》的初衷背离了。
“我还是更希望你能够高兴一些、自私一些。”
这就是谢北杨的回答,比起秦砚沉重的责任感,谢北杨的想法则更加直接。
秦砚听着谢北杨的支持,心中瞬间烟消云散。
“没关系,只要有你在我身边,我就已经很高兴了。我不会再犹豫了。”
第111章《神》
虽然秦砚这段时间脱离公众视野,忙于《生于淤泥》的拍摄,但事实上外界关于秦砚的讨论一直没有降温过。
最近两部电影的选角风波已经让整个市场沸腾,最后选上的演员很多都是年轻面孔或者老戏骨,反正就是出乎意料。
这让很多人都感叹杜鹏、郭子涛导演,他们还真是秦砚的嫡系。不愧秦砚是一手调教出来的导演,连选演员的标准都如出一辙。
演技出色、物美价廉、敢于拼命……
但秦砚真的很冤枉,因为选演员真和他没有任何关系。
当时他可是把权力全部交给了杜鹏他们三个新人导演,真没有强制他们选这些“物美价廉”的演员,甚至他还建议杜鹏他们选几个知名度高一点的演员,这样电影宣传会简单很多。
高人气演员有固定的影迷群体,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。只要电影质量过硬,很容易达到自动宣传的效果。
只不过杜鹏他们最后敲定的演员都是最适合他们电影的演员。
虽然秦砚没有插手,但这件事也不能说和他没有关系。
杜鹏他们三个跟在秦砚身边学习了一年多,早就把秦砚调教演员的本领看在眼中。
因为对于秦砚的崇拜,他们一直努力从秦砚身上去学调教演员的本事。
自己偶像18岁的时候就能用不知名的演员拍出好的电影,他们也能!
当然杜鹏他们也不是愚蠢的绝对理想主义者,他们同样考虑过电影的票房与号召力问题。
选择有名气的演员,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他们能够带动的影迷走进电影院,这就是名人效应。
然而国内现在有哪个演员的名气比得过身位导演的秦砚呢?
“南方的夏天实在太潮热了,还是喝点啤酒比较凉爽。”
两个人举起啤酒,畅饮一大口。谢北杨感叹道:
“时间过得真是太快,还是以前在学校门口撸串、喝啤酒最快乐。”
三杯两盏啤酒下肚,再加上谢北杨带来的下酒菜,两个人的理智与矜持都被酒精赶跑。
秦砚笑着说道:“对啊。我们俩好久都没有回学校去吃烤串了,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吧。”
谢北杨点了点头,突然靠在秦砚耳边说道:
“我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秘密吧。其实当时你给服务员说让他把啤酒换成可乐的时候,我就在想,这个人真是别扭,明明就喜欢喝啤酒,为了保持形象,偏偏要喝可乐,这不是为难自己吗?”
想起当年的趣事,哪怕是脸皮宛若城墙的秦砚,也有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:
“都是过去的事了,我们别提了,好吗?”
别看秦砚是一个成功人士,是一个大导演,但在生活之中,他还是有很多自己的陋习,世界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。
当初他和谢北杨刚开始同居的时候也很紧张,会不会因为两个人生活的太亲密,看到彼此身上的一些缺陷,而让逐渐疏远彼此。
可是到了后来秦砚发现那些小小的缺点,只会让对方在自己的眼中变得更加的鲜活与立体。
谢北杨又端起易拉罐闷了一口:
“其实有一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。”
“无论真实的你是什么样的,我都很喜欢。”
秦砚心里一颤一颤的,谢北杨这样直白的感情表达也不是第一次了.
他们两个对待感情都很坦诚,尤其是在关系确定后,时不时就会说几句甜言蜜语。
也许是最近拍电影太辛苦,也有可能是酒精在起哄,秦砚觉得这句话格外的动听,让他心潮澎湃。
“同样无论最后你把《生于淤泥》拍成什么样子,我都会觉得很好。”
谢北杨早就看出秦砚在纠结些什么。
虽然秦砚一直拍商业电影,在外人眼中不断捞钱,是一个只会迎合市场的导演。
但谢北杨一直能够感觉到秦砚对于艺术片的偏爱,知道秦砚一直想要创作属于自己的电影。
不迎合市场,大胆的创新,自己最关心的主题,各种摄影技术的尝试……秦砚在艺术上是一个特别前卫的人。
现实却是秦砚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市场更加喜欢他的电影,如何让华语电影工业一步步成型。
他根本没有时间停留下来,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谢北杨看的出来,秦砚对于《生于淤泥》是发自心底的喜欢。
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让秦砚拍摄自己喜欢的电影,谢北杨肯定会毫不犹豫支持秦砚。
“可如果按照我喜欢的风格来拍摄,最后的《生于淤泥》市场可能不怎么喜欢。”
这就是秦砚一直在纠结的事情,这样一来和他们拍摄《生于淤泥》的初衷背离了。
“我还是更希望你能够高兴一些、自私一些。”
这就是谢北杨的回答,比起秦砚沉重的责任感,谢北杨的想法则更加直接。
秦砚听着谢北杨的支持,心中瞬间烟消云散。
“没关系,只要有你在我身边,我就已经很高兴了。我不会再犹豫了。”
第111章《神》
虽然秦砚这段时间脱离公众视野,忙于《生于淤泥》的拍摄,但事实上外界关于秦砚的讨论一直没有降温过。
最近两部电影的选角风波已经让整个市场沸腾,最后选上的演员很多都是年轻面孔或者老戏骨,反正就是出乎意料。
这让很多人都感叹杜鹏、郭子涛导演,他们还真是秦砚的嫡系。不愧秦砚是一手调教出来的导演,连选演员的标准都如出一辙。
演技出色、物美价廉、敢于拼命……
但秦砚真的很冤枉,因为选演员真和他没有任何关系。
当时他可是把权力全部交给了杜鹏他们三个新人导演,真没有强制他们选这些“物美价廉”的演员,甚至他还建议杜鹏他们选几个知名度高一点的演员,这样电影宣传会简单很多。
高人气演员有固定的影迷群体,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。只要电影质量过硬,很容易达到自动宣传的效果。
只不过杜鹏他们最后敲定的演员都是最适合他们电影的演员。
虽然秦砚没有插手,但这件事也不能说和他没有关系。
杜鹏他们三个跟在秦砚身边学习了一年多,早就把秦砚调教演员的本领看在眼中。
因为对于秦砚的崇拜,他们一直努力从秦砚身上去学调教演员的本事。
自己偶像18岁的时候就能用不知名的演员拍出好的电影,他们也能!
当然杜鹏他们也不是愚蠢的绝对理想主义者,他们同样考虑过电影的票房与号召力问题。
选择有名气的演员,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他们能够带动的影迷走进电影院,这就是名人效应。
然而国内现在有哪个演员的名气比得过身位导演的秦砚呢?